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来源:专业简介 2022/05/0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培养电力、电网、发电厂、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等各种人才,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在电力体制改革宏观政策背景下,电力企业、电网公司、电力设备厂家及电力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大批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技术人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06年获得教育部批准,2020年评为吉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在校员工836人,专任教师1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5人,拥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4人(在读博士2人),具有行业经历2人。本专业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充满活力的“双师型”团队队伍。本专业现有电工电子实验实训中心1个,高压继电保护、电气自动化综合设计、智能电网等7个专业实验室,1个智能充电桩学科重点实验室,1个员工科技创新活动实验室,1个校企合作工作室,设备总资产750余万元,其中电工电子实验实训中心为“省级实验实训示范中心”。拥有图书12万余册,电子图书资料源15个,拥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云班课资源1个。

优势特色

1.构建了“一主二辅一特”培养模式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要求,面向电气工程实践和生产一线,构建了“一主二辅一特”培养模式,以培养国家电网人才为主,以培养发电厂和企业运维人才为辅,以培养中等职业学校电气类专业课团队为特色。培养具有电气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电气工程、国家电网等专业领域从事电力系统运行与设计,电气设备检修、安装、调试、运行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构建了“四融合”教学模式

专业与企业融合、技术与服务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应用与创新融合的教学模式。专业与企业融合是指确“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的校企合作机制,教师积极与电力行业、企业进行深度联动、参与企业培训,根据企业发展需求,调整了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形成“教、学、用”的应用技术教育链条,实现了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需求的专业定位;技术与服务融合是指服务地方经济,开展了横向课题研究,解决了地方企业生产、电气设备运行及维护等难题,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理论与实践融合是指专业核心课程均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结合专业课典型工程实例讲解相关理论知识点,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员工学习的兴趣;应用与创新融合是指依托电气学院的“技能展示平台”、“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科技创新活动。

3.构建了立体化国际合作模式

与韩国庆一大学合作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在2018年1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旨在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建设成效

专业近几年就业率连续超过90%,考取国家电网每年平均达25%,毕业生主要从事国家电网、中小型发电厂工程建设、生产、运营、调度和中小型企业电气设备的运行与维护的工作。另外本专业从2018年开始,与韩国庆一大学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班级,其中1/3专业课程由韩国庆一大学教师讲授,形成面向国际化的新型双语教学模式,培养符合中韩两国电网新技术领域需求的技术人才。